我國輸電距離最長的特高壓輸電工程開工建設
發布時間:2015-06-04 09:00:00
瀏覽次數:3810
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酒泉—湖南工程”)開工。該工程是迄今為止輸電距離最長的特高壓輸電工程,也是重點服務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送出的跨區輸電通道。工程建成後,輸電能力達800萬千瓦,每年可新增送電約400億千瓦時,將有效扭轉甘肅新能源電力“窩電”困局。
據悉,酒泉—湖南工程途經甘肅、陝西、重慶、湖北、湖南5省(市),新建酒泉、湘潭2座換流站,換流容量1600萬千瓦,線路全長2383千米,工程投資262億元,於今年5月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計劃於2017年建成投運。 酒泉—湖南工程對於促進甘肅能源基地開發,擴大新能源消納範圍意義重大。截至2014年底,甘肅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08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17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容量占本地總裝機容量的比例達到36%,位居全國第一。
酒泉地處疆煤外運主通道的第一站,又臨近蒙古國那林蘇海特煤田,具有建設路口煤電的區位優勢。目前,酒泉地區有超過800萬千瓦火電、560萬千瓦風電和500萬千瓦光伏電站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具備建設大型能源基地的條件,在輸送風電等新能源的基礎上,配套適當規模的火電,實現風光火聯合外送,可以保障直流運行穩定,提高輸電效率。建設酒泉—湖南工程,將有力促進甘肅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擴大新能源消納範圍,破解棄風、棄光困局,並將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與此同時,該工程還能有效緩解華中地區電力供需矛盾。華中地區經濟發展潛力大,電力需求增長迅速,但一次能源相對匱乏,煤電油運緊張矛盾最為突出。建設特高壓工程、大規模接納區外電力,是解決華中地區電力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徑。華中東四省(豫鄂湘贛)電源裝機中水電比例超過30%,還有約380萬千瓦抽水蓄能機組,係統調峰能力強。湖南電網水電比例較高,季節性豐餘枯缺明顯,適當接受區外火電及新能源電源,可以實現水風火互濟。綜合考慮能源基地電力外送距離和輸送容量、受端市場空間和需求等因素,采用特高壓直流將甘肅能源基地電力直送湖南負荷中心,可充分利用華中地區豐富的調峰資源,到網電價具備較強競爭力,有效緩解華中地區中長期電力供需矛盾,滿足經濟及負荷快速增長需要。
此外,該工程還將有力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增加稅收。根據國家電網公司投資估算,建設酒泉—湖南工程,將增加輸變電裝備製造業產值118億元,直接帶動電源投資約655億元,可增加就業崗位1.8萬個,每年拉動GDP增長84億元,增加稅收16億元,將有力拉動內需和經濟增長,有利於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挑戰,並帶動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