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home/www/wwwroot/Z1024.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huijuneng.com/cache/1f/1d201/2f175.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home/www/wwwroot/Z1024.COM/func.php on line 115
 美對華光伏二次“雙反”終裁:企業都被征了多少稅? - 天天5G天天奭看片免费電力新聞





  1. 9I在线看片成人免费,手机看片在线,看片在线观看,天天5G天天奭看片免费

    background
    contact

    聯係人:天天5G天天奭看片免费電力市場部

    聯係電話: 027-87455964 027-87455965

    郵箱:whhuayi@126.com

    公司:武漢天天5G天天奭看片免费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武漢市東湖開發區高新四路40號葛洲壩太陽城工業園11棟

    行業資訊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美對華光伏二次“雙反”終裁:企業都被征了多少稅?

    發布時間:2014-12-23 09:00:00 瀏覽次數:4568

    國內和新興市場的需求快速增長弱化了美國二次製裁的衝擊,但中國光伏行業必須去除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屢遭製裁的根源。
        美國時間12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了對華光伏二輪“雙反”的終裁結果。據公告顯示,分別征收常州天合和昱輝陽光/晶科能源26.71%和78.42%的反傾銷稅,分別征收其他應訴企業和非應訴企業52.13%和165.04%的反傾銷稅;同時,分別征收常州天合和無錫尚德49.79%和27.64%的反補貼稅,征收其他企業38.72%的反補貼稅;
        多位業內人士估計,該裁決將對中國光伏產品近30億美元的出口額造成影響。但一位機電進出口商會的人士認為,影響30億美元出口額的數據有可能偏高,最後的懲罰稅率還要等明年1月份最終確定。
        本輪“雙反”調查的範圍進一步擴大。根據美國在2012年10月公布的對華光伏“雙反”(第一輪)最終裁定,光伏組件的原產地由其使用的電池產地決定。為了規避高額關稅,中國企業開始從不在征收範圍的台灣地區進口光伏電池,在國內組裝成件後銷往美國。
        針對中國企業的規避行為,本輪調查將產品範圍從“晶體矽光伏電池”擴大至包括電池、組件、層壓材料在內的“晶矽體光伏產品”,並將台灣生產的電池產品也納入了調查範圍。今年6、7月份,美方商務部分別宣布初步認定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出口入境的晶體矽光伏產品存在補貼和傾銷行為,擬定對中國進口太陽能麵板征收26.89%-35.21%的反補貼稅,並認定中國大陸產品的傾銷幅度為26.33%-165.04%,中國台灣產品的傾銷幅度為27.59%-44.18%。但終裁下調了台灣地區光伏產品的傾銷幅度為11.45%-27.55%。
        此次終裁結果並未超出業內預期。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副總裁JohnSmirnow曾對媒體表示,若中美就本輪“雙反”通過“價格承諾”的方式達成和解,最佳的公布時機就是APEC峰會。然而,“雙反”未能成為席間議題的事實也讓業內對最終的裁決結果不再樂觀。
        麵對美國新一輪的製裁,中國光伏企業反應平靜。事實上,國內光伏企業早已著手調整,采取開拓新興市場、海外建廠、進入下遊電站投資等方式降低損失。有業內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國內和新興市場的需求快速增長弱化了美國二次製裁對中國光伏企業的衝擊,美國、歐盟等中國光伏產品傳統出口地的份額在明顯下降。晶科能源發言人錢晶也對媒體表示,部分新興國家的光伏市場起步迅速,對光伏產品的需求量快速增長。由於這些國家零售電價較高,光電平價上網實現的可能性更大,為光伏企業出口海外提供了更多選擇。
        另一方麵,中國在本輪博弈中缺少和美國談判的籌碼,無法達成類似中歐間“價格承諾”式的和解。即便努力化解,也不可能挽回一次“雙反”時已定的敗局。
        針對美國二次“雙反”,中國光伏行業本有談判籌碼。今年8月14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了《關於暫停太陽能級多晶矽加工貿易進口業務申請受理的決定》(下稱“58號文”),配合1月實施的“對美國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矽征收53.3%-57%反傾銷稅”貿易措施鞏固製裁效果。業界普遍認為,自9月1日起實施的“58號文”將給美國多晶矽出口巨頭(REC、Hemlock)施加壓力,迫使其遊說政府和業界在對華光伏二次“雙反”中讓步。因為在上遊的矽原料貿易中,中國是美國的主要出口國之一。”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8月14日至29日兩周內,搶在“58號文”正式實施之前,各地商務局等基層部門突擊審批了大量多晶矽加工貿易進口申請。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突擊審批額度超過10萬噸,超過以往任何年份的進口總額。而據有色協會矽業分會的報告顯示,2014年9月份中國多晶矽進口總量為9942噸,環比增加18.7%,其中從美國進口的1887噸多晶矽原料中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就有1698噸,占美國進口總量的90%。由此,“58號文”對按加工貿易方式從美國進口多晶矽的限製作用完全失效。三季度美國多晶矽巨頭公司也表態,未在中國對美多晶矽“雙反”中受損。本可在二次“雙反”中作為談判的籌碼,因此喪失意義。
        中國光伏行業自身存在的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才是屢遭製裁的根源。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曾對媒體表示,目前全球多個國家都有意大力發展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而中國光伏製造業以低成本在全球占據了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由此引發了國外貿易保護主義者采取行動。中國企業應該從一係列的貿易爭端中吸取教訓,從打“價格牌”向提高核心競爭力轉變,從根源上避免低價傾銷的指控。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