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實現核電大發展?
發布時間:2014-07-29 09:00:00
瀏覽次數:4945
7月18日,中國與阿根廷簽署了“關於合作在阿根廷建設重水堆核電站的協議”,這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最新“落子”。如今,中國核電的海外“落子”已初具格局,搶占了幾個“點”位。但要想在核電走出去方麵取得更多“點”位,需要做好技術提升和國內推廣應用這個“麵”。
截至目前,我國投入商業運營的核電機組達到17台,總裝機容量約1500萬千瓦,在建的核電機組31台,裝機容量近3500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規模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在建規模約45%,是世界上核電發展最快的國家。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今年核電新增裝機量將達864萬千瓦,相當於2013年實際裝機容量的4倍。
同時,核電標準正在加速確立。國家能源局6月末發布今年第4號公告,批準了《核電廠核島機械設備材料理化檢驗方法》等164項行業標準。隨著這些核電標準的確立,後期項目推廣複製的進度將加快。
業界預測,到2020年,我國可運行的核電機組將接近60台,核電設備投資的高峰期正在到來。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未來10年,除中國外,全球約有60台至70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開工建設。美、俄、法、日、韓等核電大國紛紛瞄準國際市場,把核電出口作為國家戰略,帶動國內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中國也注意到了這一曆史機遇,“推動高鐵、核電等技術裝備走出國門”首次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當前,中國核電裝備正處於“爬坡上台階”和“走出去”能力成熟的關鍵時期,如果失去了核電建設與發展的連續性和持續的依托工程,核電裝備製造企業在技術研發、能力建設與人才隊伍的培育和穩定方麵將麵臨衰退,剛剛形成的國產化進程將會停滯。
因此,做好國內核電建設這個“麵”,將有益於核電技術提升和產業升級,而國內的良好示範作用對於核電“走出去”搶“點”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國際競爭的加劇又將倒逼國內核電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綜上所述,點麵結合、互相促進,將成為中國核電產業大發展的動力源泉。